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落魄嫡女升职记 > 第1节

第1节(1 / 2)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

本文内容由【盼盼°】整理,()转载。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落魄嫡女升职记》

作者:才下眉头

正文1简介

一句话简介:看罪臣女如何翻身上位。

编辑评价:

罪臣之女袁瑶受太后威胁利诱寻找先帝遗诏。青梅竹马的势利,亲友的转面炎凉,袁瑶没有怨天尤人。得知家仇与霍家有关,袁瑶设计霍榷得入侯府,但侯门一入深似海,袁瑶险象环生……人物个性鲜明,矛盾冲突激烈,伏笔连连,让人不由跟随故事发展猜想下文。

乱红飞入朱门深,庭院帘幕无重数

正文2楔子

建元六年五月,太皇太后霍氏薨,自登基以来便被架空皇权的祯武帝终重获皇权。

同年八月祯武帝改元,年号元光。

元光一年,祯武帝生母太后王氏欲效仿太皇太后临朝干政,先让祯武帝废后,册封庄妃王氏为后,再命祯武帝封其兄弟王諲为南阳伯,堂兄弟王允为周阳伯,以示恩宠王氏满门。

同年,祯武帝不顾百官劝谏,一意孤行欲出兵驱逐滋扰屠戮大汉边关多年的游牧大国——胡丹,多名臣子触柱死谏震惊天下。

元光二年开春,户部尚书袁胤监守自盗,私匿库银,数额巨大,几乎动摇国本。袁家被满门抄没,袁胤畏罪自缢于牢中,可将袁府掘地三尺也不见库银踪迹。

随之祯武帝掀起问责六部之风,多人落马,太后王氏见缝插针,将王氏一族的党羽安插*进朝中要职。

元光三年,王氏外戚一党逐成气候,触及了内阁权臣的利益。两派分庭抗争,逐成朋党之争,影响巨大,牵涉甚广。

都察院副都御使——许都,不惧权威金銮殿上弹劾两派,直斥“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

太后听闻后,怒批许都乃危言耸听唯恐天下不乱者,绝食威逼祯武帝将许都贬黜收押。

后传闻许都死于牢中,陈尸乱坟岗。

一时间许都成太后警猴而杀的鸡。

至时,言官不言,百官缄口,皆明哲保身。

太后以为终于控制朝堂正要大展拳脚,不想一夜间却传出镇远候霍荣持有先帝遗诏,凭诏“可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而对此传言镇远候从不置一词,让传言越发真假难辨,扑朔迷离。

霍荣,太皇太后远房堂侄,为人中正,先帝之时平定藩王乱有大功,封镇远候世袭罔替,肱骨之臣。

只是霍荣年岁渐长遂贪享天伦,不愿参与朋党之争,祯武帝授太师闲职。

因此对于遗诏之事太后是宁可信其有,表面上有所收敛,却屡次派人暗中潜入镇远候府寻找遗诏的下落。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布——

大汉紫微皇城(此紫微非彼紫薇和《还珠格格》没半毛钱关系,这紫微是紫微星,自古是“帝星”),巍峨壮观,森严壁垒,尽显天家威仪。

宁寿宫内罄磬之声阵阵,香火青烟袅袅,倘若不是那进出的皆是婀娜娉婷的宫娥,怕都以为是宝相庄严的佛堂了。

一位头戴宝石簪钗,云纹护鬓,金丝鬏髻,身着天青缎云龙肩通臂襕纹弧形琵琶袖短襦,下着松绿行龙群襕马面裙的老妇人在殿中,手持菩提子诵珠跪于佛龛前,口中念念有词。

李尚宫疾步入殿内,俯身向老妇人行过一礼后遣退殿中的宫婢和内侍,等四下里无人后方禀报道:“启禀太后,这镇远府可真是铜墙铁壁,伯爷派去的人折了好几批,却未能入得候府半步。”

就见太后掐捻诵珠的手一顿,但也只是一顿,道:“那就光明正大的从镇远府大门入。”些许的无奈在她的声调中。

李尚宫微微一怔,太后的用意一时也明白了几分。

可多年宫中的生涯让李尚宫更明白,在这奴才命如草芥的皇宫里,妄猜上意绝非明智之举,有时蠢点笨点方能保命。

李尚宫一脸的诚惶诚恐,道:“奴婢愚笨,奴婢惶恐,竟不明娘娘的用意。”

太后并未怪罪李尚宫,悠悠抬手,李尚宫紧忙上前搀扶其站起身来。

“回头让皇帝给南阳伯和镇远候赐婚吧。”太后语气平平,不兴丝毫波澜道,“就让王姮那丫头嫁过去吧。”

李尚宫细细一琢磨,顿做恍然大悟道:“太后英明,这法子果然是极秒的。只要两家结成姻亲,伯爷自然是光明正大地派人出入镇远候府,也不用再暗中冒险潜入,这般方便不怕还找不到遗诏。”

太后得意地抿微微嘴一笑,向殿中的紫檀木弥勒榻走去。

挽太后坐下,李尚宫在侧殷勤地伺候着。

“只是……”李尚宫欲言又止的。

太后知李尚宫想说什么,但也没做声,轻放诵珠在红漆嵌钿寿字的矮几上,挑着兰花指端起珐琅彩茶碗,掀盖轻轻拨弄漂浮在上的茶叶。

见太后的神色淡淡未有不悦,李尚宫便大胆地将心中顾虑说了出来,“太后这计虽然好,可姮姐儿的脾气是骄纵惯了的,还不如五姑娘王娥来得稳重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