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玄宗 > 第6节

第6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众人屏息静神,皆想看清这位皇帝赐婚的窦夫人是何模样。待团扇后花钗下的面目露了出来,人们都惊呆了:这里哪儿有花容月貌呀,其鸡皮鹤颜,明显是一位上了岁数的老妪啊!

人们惊讶过后,人丛里忽然爆出大笑的声浪。

窦怀贞立在当地有些呆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新夫人竟然是一位老妪,瞧其年龄可以当自己的母亲了。

李显和韦后也随着众人大笑,毕竟,婚礼已毕,皇后的乳母找到了一个好归宿。韦后在笑声的间隙,催促窦怀贞道:“窦卿,还不过去搀扶你那新夫人啊。”

窦怀贞此时经历了情感的两重天,一开始是狂喜,现在明显是失落,然其快速之间将自己的失望藏于心间,笑容又复脸上,快步过去将自己的新夫人搀扶到李显面前。他们先谢皇帝恩情,再谢皇后关心。

李显道:“此为皇后乳母王氏,今日嫁了窦爱卿,也该有些名分,朕封窦夫人为莒国夫人,亦为三品。”

窦怀贞闻听此女为皇后的乳母,心想因为这个婚姻从此与皇帝皇后扯上干系,又复大喜过望,遂扯着新夫人跪伏谢恩。

太平公主微笑着看着这场闹剧,心想窦怀贞娶了皇后乳母当夫人,由此攀上了皇后这门厉害亲戚,肯定把乳母当成神灵供养,夫妻之事则成为次要。这名乳母从此当了正夫人,在窦家肯定颐指气使,那么窦家从此也没有什么好日子可过了。

这时,耳边传来声音道:“姑母,侄儿向您拜年了。”太平公主侧头一看,看见李隆基笑吟吟端着酒盏立在一旁。她伸手把李隆基拉在侧座,说道:“你又想讨便宜了,难道就此一拜,就想省了一趟?”按照惯例,新年之后,李隆基兄弟五人要带上礼品,专程入太平公主府拜年问安。

李隆基笑道:“侄儿岂敢!侄儿今儿瞧见姑姑高兴,故想来凑趣问安一番。再说,此时离天亮不远,侄儿来拜年,敢情为姑姑身边第一人呢。”

“你从潞州回来,看来不打算回去了?你回京月余,为何不来探望姑姑?”太平公主平时最喜欢李隆基,想是李隆基打小就聪明伶俐,在李旦的五个儿子中最为出众。李隆基幼年丧母,父母亲眷无人在身边,他只有把全身的依托倾注在这位可亲的姑姑身上。

“侄儿在潞州也是可有可无的角色,现在回京无人清究,侄儿也就自得其乐了。何况在京可以得见父王、姑姑,此为好事。侄儿本想拜见姑姑,只是侄儿新纳的小妾待孕生产,所以很少出外,望姑姑勿怪。”

“嗬,你又纳新人了?人言你为多情风流三郎,看来不假。你到潞州一事无成,这美色女子却不耽误呀。听人说,你这新人原为一名歌女,想来你善乐,她善歌舞,你们倒是琴瑟相和了。”

“姑姑取笑侄儿了。”

“哼,我还不知道你吗?你不来看我,却整日里与一班狐朋狗友呼妓饮酒,玩毬赛马,实在忙得很呀,却拿什么小妾怀孕当幌子,你能骗得了我吗?”

李隆基闻言顿现羞惭之色,扭捏道:“姑姑教训的甚是,侄儿在潞州待了年余,一下子回到繁华的京城,不免贪玩了一些,望姑姑勿怪。”他知道,这位厉害姑姑的眼线甚多,京中的一举一动她都了然于心。

“好呀,你好好玩吧。京中美女众多,又多玩乐之事。新年到了,姑姑也祝你玩出花样,多子多福呀。”

“姑姑饶了侄儿,侄儿今后定多去拜见姑姑,多听姑姑教诲。”

太平公主灿然一笑,她喜欢这个晚辈,终归缘于血缘亲情而已。她现在所考虑的大事,压根与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无任何关系。不过两人谈笑一番,不觉轻松了许多。

初二晚间,李隆基带领王毛仲、李宜德二人,乘马自隆庆坊出发,缓缓向通义坊行去。那日除夕之会,王崇晔邀请李隆基来赴家宴,还专门说道:“阿瞒兄,我宅中牡丹花开正盛,实为长安一绝,你若不来,实为惋惜之事啊。”

李隆基到了王崇晔门首下马,刚入门,就见王崇晔笑呵呵地迎了上来,边走边说道:“阿瞒兄果为信人,你来赴宴,敝宅蓬荜生辉啊。”李隆基答道:“罢了,你以美酒相约,再以牡丹相引,如此美事,岂能相拒?你的牡丹在何处?”

“照壁之后,则别有洞天。阿瞒兄,请了。”

两人迈过照壁,就见甬道两侧及堂屋前,果然摆满了各色牡丹花。其绿叶苍翠鲜嫩,衬托出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花朵鲜艳无比,李隆基缓缓观赏,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其观罢说道:“嗯,这花儿成色不错,不逊洛阳之花。崇晔,想来你定是假公济私,将洛阳牡丹掘来送入私宅。”

“阿瞒兄说笑了,几丛牡丹所费几许?何必假公济私?前几年,我在洛阳看着这些花儿实在好看,就逐渐挑些花丛运回长安,慢慢地花色方才齐备。”

“眼下天寒地冻,万木凋零,你如何将牡丹生叶开花?就是现在,天气如此寒冷,花儿若放久了,也会冻坏吧。”

“好叫阿瞒兄得知,这就是为弟的独门秘籍了。我将这些花枝植于侧房中,嘱工匠烧制透明琉璃瓦换了屋面,房中升有炭火,然后算准花开时辰,或增或减炭火,终于赶在春日前后开花。这些甬道之侧所摆之花,至多在这里放上大半个时辰,须撤入暖房;至于堂前几丛大花,其周围覆有锦帷,下面生有炭火,那是不惧寒冷的。”

“哈哈,想不到倜傥任侠的王崇晔,如今变得怜花惜玉,成为一个好花匠了。不错,隆冬之时来此赏花饮酒,举目京中,唯此而已矣。”李隆基谈笑间看到堂屋里人影幢幢,又问道:“今天你还请了什么人?”

王崇晔笑道:“走吧,入堂后我替你介绍。都是一帮有趣的人,比如你我最擅玩马毬,堂中之人也有两位高手,你结识一番定有好处。”

两人说话间,已然进入堂屋中。李隆基举目一观,就见屋内立起数人。王崇晔笑道:“来,来,先给大家介绍我这位阿瞒兄。其为安国相王之三郎,爵封临淄王,现任潞州别驾。”

众人拱手说道:“久仰、久仰。”

王崇晔引李隆基来到一名四十余岁的中年人面前,介绍道:“阿瞒兄,此人名刘幽求,现任朝邑尉。别看官职甚微,却是一名大有见识之人呢。”

李隆基上前执起刘幽求之手,说道:“刘兄之名,隆基早已闻之。当初五王若听了刘兄言语,也不至于有当日之祸。”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当初诛杀张氏兄弟,然不杀武三思,刘幽求与桓彦范比较熟悉,劝说道:“武三思实为祸患,若不早除,恐怕你们无葬身之地。”桓彦范等人不听,结果都被武三思迫害而死。

刘幽求个子不高,然双目炯炯有神,人一初识就知他为善机变之人。听到李隆基赞扬自己,遂紧握李隆基之手道:“寸言未曾建功,何足挂齿?幽求官微言轻,今日得识临淄王,实为幸运。”

王崇晔再引李隆基来到一名长身玉立之人面前,其白净面皮,细目淡眉,周身显得文质彬彬,观其年龄三十余岁,王崇晔介绍道:“此人钟绍京,现任禁苑总监。阿瞒兄,刚才的幽求兄擅文章,这位钟兄却擅书,如今诸宫殿门榜,皆是这位钟兄所书。”

钟绍京拱手道:“崇晔言过了,人言临淄王善诗文,谙音律,绍京所书,实乃雕虫小技,如何敢在临淄王面前夸赞?”

李隆基道:“隆基每每入宫,抬头见各宫殿所书颇有羲之之味,如此大家风范,怎为雕虫小技?钟兄,今日得识于你,这书法一道,今后要多加指点了。”

“岂敢,岂敢。”钟绍京谦逊道。

这时,一侧有声插入进来:“阿弥陀佛,今日诸位相识,即是有缘,却不用再复客套谦逊了。”李隆基定睛一看,识得说话之人为宝昌寺僧人普润。

“对、对,普润禅师所言极是。临淄王,我来自报家门,我名麻嗣宗,现任利仁府折冲,今日我们入此宅赏花饮酒,即为有缘,彼此不用太客气了。”一位模样相当剽悍之人越众说道。

众人闻言皆大笑,场面就变得活泛起来。

王崇晔宅中室宇华丽,楹柱皆设锦绣,其堂屋内已备陈饮馔,器用多为黄金之具。按照惯例,他们需在这里举杯数巡之后,再入内室正式入宴。其宴席之间,每位客人身侧,皆有两名双鬓丫头侍候。李隆基毕竟为郡王,自然坐在上席。

今日所饮之酒为剑南之“烧春”酒,此酒味清冽而浓香,近年来一直在京中流行饮用。众人饮酒片刻,座中之人以麻嗣宗最为性急,其问道:“王兄,你那一道‘炙烤羊肉’为何迟迟不上?说句实在话,我来赴宴,专为此羊而来,你别说今日没有了。”

王崇晔笑道:“人言敝府擅造此菜,有此虚名,岂能怠慢了你们?左右,快快催来。”王崇晔在京城里以“任侠”知名,京中知名少年多与之交往,其在饮食一节自然不能太简慢。为了炙烤羊肉,王崇晔花费三十万钱雇高手匠人专门打造了熏烤羊肉的铁床,再从塞北之地购来肥美羊羔宰而烤之,其肥膏见炭火后则油焰淋漓,其滋味自然绝美,隆冬时候享用最为适宜。渐渐地,王崇晔府中善烤羊肉的名气传扬出去,其熟识之人皆要来一尝为快,更有好事之人取其烤羊时油焰淋漓之状,将此道菜命名为“羔羊挥泪”,由此可见其名气之大。

少顷,“羔羊挥泪”奉上席来,众人自然大快朵颐。李隆基尝罢感叹道:“我在潞州,常思这里的烤羊肉,命人依此法烤之,终归没有这般滋味。”

王崇晔道:“阿瞒兄想依样画瓢,有三样物事难称其美。一者,铁床;二者,厨工;三者,须选上等的塞外肥羊。今后就不用再麻烦了,若阿瞒兄想用,尽管吩咐一声,这里很快会备好。”

普润坐在一侧,其为僧人,不能如众人那样吃肉饮酒,仅饮些清茶,吃些素饼瓜果,其说道:“阿弥陀佛,你们杀生也就罢了,还起些毛骨悚然的名目,什么‘羔羊挥泪’呀?实在血腥。”

普润与其他和尚不同,最爱与人结交,经常在京中官宦之家穿行,所以和在座之人都很熟稔。麻嗣宗笑道:“普润禅师最好不要开口说话,我们为一帮凡夫俗子,若再聆听你的教诲,弄不好会没了胃口。”

王崇晔道:“不错,新年伊始,我们就多说些高兴之事。我先起一个头儿,大家以为京中这几天最可乐的事儿是什么?”

麻嗣宗马上接口道:“那还用说?自然是窦刺史娶皇后奶妈之事。”其话音刚落,室内顿时一阵爆笑。

座中之人虽仅有李隆基、王崇晔、钟绍京三人参加了除夕之会,然两日之间,窦怀贞再娶的故事已传遍京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