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8(2 / 2)
看着这个年轻骁勇的副将委屈的目光,众人都微笑起来,这人虽然有勇无谋,不过也算忠诚,我倒对他不反感。
黑火药早在很多年前就由当时的炼丹术士无意间调制出来,只是如此长的岁月主要被人们用于礼仪、庆祝,军事上运用则主要是鼓舞士气、当作信号,最多只不过作为火攻的辅助手段。
作为知识渊博的我来说,自然对于很多炸药都熟悉,不过几乎都是高级的有机型火药,比如硝化甘油,三硝基甲苯等,原本以些熟悉的化合物可以手到擒来。,直到面临实际制作才发现困难重重。
首先是原料硝酸、甘油和甲苯。硝酸要用硝石和浓硫酸制成,而浓硫酸则只能用古法煅烧绿矾取得。甘油我用了皂化反应,使用烧碱分油脂获得,而烧碱却是用了电解食盐水才勉强得到。幸好出使日本时带上了那几个制作银丝的工匠。用线圈和磁铁才做了好几台简易的发电机,不过烧碱的纯度实在差强人意,只能勉强维持反应的发生。以往炼焦烧炭时收集的木焦油,煤焦油是甲苯的好来源,只是我在蒸馏提纯的时候才发现温度计还没有发明,最后合成炸药的时候又做了上百次实验,选定最佳的原料比例和反应条件。
要不是我早有。准备,叫工匠们每次都穿了厚厚的衣服和一身盔甲,早就在后期频繁发生的爆炸事故中全部伤重不治了,要不然无极道长还能活到现在
由于我时间不多,所以全由手下去做,他们足足做了近半年多的实验,克服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最后还是完成了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石一直到最终的高级炸药的全部流程,更让我骄傲的是,我的工匠们的水准现在。估计已是全国弟一了。
由于最初做,实验缺少正确的防护手段,有一名很优秀的学徒由于防护不周被炸飞的碎瓷片划伤,最终伤重不治,成为科学牺牲的第一人。另有数名不幸终身残废,实在是让我扼腕痛惜。可惜我所能做的,就是出钱好好照顾他们了,痛定思痛,我自己编制了安全手册,要求所有工匠务必遵守,我实在不希望再为这样的事故而失去人才。
相对来说,炮身的建造要简单一些,不过采用了威力强大的火药,对炮管材料的强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铜铁就完全不能胜任了,在电镀的副产品氧气的帮助下,物化院又炼出了第一炉杂质大大降低的铁,勉强可以称为钢,然后了研究含碳重和金属强度之间的关系也用了近二个月,炮管内部还秘密的刻上大约的螺旋纹路,增加了炮弹的射程和精确性,好在所有工作和了研制火药同时进行,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
第一门完整的火炮和炸药是在第四月才面世的,为此花费了数以万两计的白银,钱不是问题,所以我怕他们节省材料就叫他们不要管,用最好的材质去做,所以现在火炮的质量还算上层。
由于这时代很多资源贫乏,很多重要的原料还得从远的地方运送,有些还要坐船,后来那条航线就被化物院的匠人们称为“海上宝库”,近年来,海上盗贼猖獗,估计是受人的暗中指使,频频抢劫往来的客船和商船。本来出使他国的使节是不允许拥有自己的军队的,但是我暗中派人支援后,我们的人马就没问题了,所以这一次得到城池后,我准备将那些战舰调到我们国家去为我的化物院当运货之用,所以一些火炮就放在上面了。
另一方面,“匠社”这段时间中也在秘密的了研究中制成了功率更大的发电机,简易的蒸气机、和小型热气球,在有了更好的铸铁和大量液体燃料的前提下也制造了出来,只是还不能投入实际的运用,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良。
会议完后,我的各位手下计划安排很周密,在城外用油纸包埋下了上千斤黑火药,所以尽管邀请各城前来观礼的那天下着小雨,也完全没有影响一点效果。
随着三声炮响然后再是一声响彻云天的巨响,虽然我们知情的人早有心里准备,也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一下心房。
一里也外。多直径数十丈的一个大坑,飞溅的泥土散落了更大的区域,上面作为靶了的几堆巨石早已不复存在,只是破碎成小块的石头,星星点点的布满城下遍地。要不是下着小雨,估计可以腾起一朵小小的蘑菇云来。
我的手下尚且吃惊不小,就更不用说那些抱着看热闹的心理来的当地的诸侯了,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巴,愣是呆在那里,眼睛看着硝烟散去后的大坑,一眨也不会眨了。有几个胆小的甚至发软,坐在了地上,听说回到自己的府上还生了一场病,原因自然是受惊过度了。
借着这三炮的余威,我又“一不小心”的让他们得知我总共有八门火炮,无数炮弹。
观察,有几个城的诸侯脸色已经白的发灰了,大概在庆幸没有偷偷发兵吧。。嘿嘿,想攻打我,他们智商还不够用。
几下巨大的爆炸声,早已惊动整个城池,甚至还能感觉到大地都为此有些颤动。城中百姓纷纷走上街头,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与此同时我的城王府已经在各处贴出告示,说明今日乃是城主首次使用华明朝的神兵火炮,叫大家都不必惊慌。这张告示,明的是告诉城中居民不必担心,其实也是叫潜伏在城中的间谍们快点回去报告,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小诸侯们不要轻举妄动,否则等待他们的就是灭顶之灾。
受了惊吓的那几个城的诸侯显然是最好的宣传工具,不到数日,几乎整个南国都知道了这来自华明朝,威力可以与天灾相比的神秘武器,而我,这个惊人效果的制造者,则立刻被南国的皇帝召见了。
皇帝既然有命,“我这个当大使还是得给上几分面了的,虽然我很不想吊他,由李四带着一百个护卫护送,我还是去了一趟南国都城。
雨后的都城,也可以算是蛮漂亮,不过除了水还是水,大概是因为过大年的原因,街上到处都是喝的醉醺醺的南国男人和穿着古怪轻纱迈着让人很不舒服的小步的南国女人,说实话南国女人长得很丑。
说起这古怪轻纱、其中还有一个来历,我们刚到南国时赠给南一国皇后几件精美的皇族服装作为礼物,第二天参加国宴的时候,我们异然发现,她竟然把本该拖在地上象征尊贵的长幅后摆折起来绑在腰带上。
后来我打听了才知道,原来那个长得又胖又丑的皇后没穿过长摆的衣服,又不舍得任由这么华丽的面料在地上拖来拖去,所以只能临时绑在了后腰上。
更让我吃惊的是,由于那次国宴会上很多贵族妇人见了,以为是我们华明朝带来的新款服饰,便开始纷纷效仿起来,还在南国的上流社会掀起了一股风潮,过了一年竟然成了正式场合的专用服装,这种衣服后来被称为“古怪纱衣”,我一直怀疑,是不是因为我们的人每次看到她们这么穿着都禁不住古怪笑的原因。
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