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千金归来(穿书) > 第88节

第88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敬王妃请何栋梁和高平大长公主为媒人,扬景澄和陆姳定了亲。

因为敬王妃和敬王分府而居这件事,朝中颇起了些风波。守旧之人都觉得敬王妃不应该,也觉得扬景序、扬景澄兄弟俩不孝顺。不过扬景序早有准备,将扬景澄痛斥敬王、刘太后不敬重英雄的言论大肆张扬,赢得了许多文官和武将的支持。扬景序又将扬景澄和陆姳早就指腹为婚、敬王担忧世人议论所以坚持要拆散小夫妻俩的事情也广为传播,同情扬景澄的人就更多了。

敢情你还没做摄政王的时候,跟陆家小姑娘指腹为婚,定了名份;你做了摄政王,陆家什么过失也没有,东平王什么过失也没有,你说拆散人家小夫妻就拆散啊。这也太不讲理了。

第86章

古语云“宁拆十座庙, 不毁一桩婚”,棒打鸳鸯坏人姻缘在世人看来罪孽深重,就算男方的父亲要做这种事,也是缺了大德。

“从小的夫妻软如棉”, 更何况人家东平王和陆三姑娘是指腹为婚。还没出生就定下来的婚事,敬王硬要给搅和了,逼得东平王要削骨还父来反抗,东平王可怜啊。

这事情但凡是有了传言,总是越传越邪乎的。到了最后, 传言分了好几种,有说敬王和刘太后有私情, 为了太后情人,敬王不惜要亲手杀了亲生儿子的;有说敬王沽名钓誉,为向刘太后证明自己没私心, 故意要拿两个亲生儿子开刀的;还有人仿佛亲眼瞧见了一样,绘声绘色描述起礼王昌王等人作为刘太后的帮凶, 要置世子和东平王于死地的;不过这些传言到了最后总会归结为一点:少帝不同意刘太后和敬王的做法, 宁可让敬王府分裂为两半,也要保世子和东平王安然无恙。

总之,老一辈的人糊涂可笑,倒是年轻人还清醒, 兄弟友爱,共度难关。

做为一个爱惜名声的人,敬王对这些传言非常生气, “谁说本王逼着扬景澄削骨还父了?谁说本王对扬景序、扬景澄挥起屠刀了?虎毒尚且不食子,本王怎么可能对亲生儿子恁地狠毒无情。”

相比较起传言,更让敬王气愤的是,扬景序亲自坐阵,指挥着工匠日夜不休的施工,把他的敬王府分裂为东院和西院,在两院之间架起高高的、刺眼的围墙。

这让他实在太难堪了。

他的同母妹妹高平大长公主专程来骂过他,“你心是铁打的?如果不是嫂嫂不忍心,如果不是陛下作主,你这铁石心肠之人真能眼睁睁看着序儿澄儿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吧?做你的亲人真倒霉。”

敬王苦笑,“你早就不想做我妹妹了吧?”

高平大长公主眼神苍凉,“是,我早就不想做你妹妹了。你贵为摄政王,曹尚贤那个混蛋欺侮我,他那个尖酸恶毒的母亲刻薄我,你只会让我忍耐。如果没有你这样的亲哥哥,我一位心高气傲的皇室公主,怎么会忍受那对母子达七年之久。”

敬王疲惫无奈,“你已将曹氏母子驱逐回了原籍,这辈子他们再也不能打扰你了,往事还提来作甚。”

高平大长公主失望之极,“你以为把曹氏母子赶走就是对我好了,不许我和曹家和离,更不许我另嫁。我孤独寂寞过完这一生,你就趁心如意了。”

敬王心不在焉,“曹尚贤虽无赖,但皇室公主没有仗势休夫的道理。你若闲来无事,看看戏听听曲,或出门散心都可以。”

高平大长公主被他的态度激起多年怨气,挑衅的笑道:“看看戏听听曲,可太没意思了。我回府之后多养几个美貌面首取乐,也就是了。哥哥,多谢你提醒我。”

敬王大急,“这怎么可以?你是皇室公主,理应娴淑贞静……”

高平大长公主哪里肯理会他?如骄傲的孔雀一般,头也不回的走了。

敬王孑然一身,生出孤家寡人之感。

妻子误解他,儿子误解他,连同母胞妹也来气他,他这个摄政王,惨啊。

敬王认为他自己品行高洁,毫无私心,不过至亲之人没一个体谅他的,还是让他寒心了。

这晚敬王独自在庭院中喝闷酒,隔着墙传来丝竹之声。敬王一时没忍住,上了高楼向对面张望,见对面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扬景序和扬景澄兄弟俩陪着敬王妃赏月饮酒一团和乐,心里郁闷到了极处。

妻子,儿子,没一个和他亲近的。

敬王生敬王妃、扬景序和扬景澄的气,但毕竟是他至亲之人,他还是很想过解释一番的。

现在不比从前,他要过去见敬王妃,必须事先通报。对面开了门,他才能过去。

敬王踌躇再三,命人传话,说有事和敬王妃商议。敬王妃很爽快,直接命人传话,“王爷若是想解释,还是免了吧。事到如今,没什么好解释的了。”

敬王颓然。

扬景澄和陆姳已正式定了亲。这既然已经成了事实,敬王也就接受了,命人送信给陆广沉,想约陆广沉谈谈儿女的婚事如何操办。陆广沉拒绝得很彻底,“平远侯府是和敬王妃结亲,与敬王无关。敬王爷还是别和我家见面了,省得连累了王爷的名声,让世人误会王爷想联姻重臣,大权独揽。”

敬王被噎得无言以对。

二儿子的岳父不和敬王打交道,大儿子的岳父何栋梁和敬王一向不合,也不理会敬王。敬王妃为两个儿子筹办起婚事,打算让他俩同日完婚,敬王多日之后才知道这个消息,大为不快,“本王难道筹办不起两次婚礼么,为什么序儿和澄儿的婚事要赶在同一天。”他想和敬王妃推敲斟酌,无奈敬王妃不见他;想和亲家商量,无奈何栋梁不甩他,陆广沉无视他,真是讲理都找不着人了。

这一切都是少帝一道圣旨导致的。如果少帝不下那道旨意,敬王妃和扬景序、扬景澄再不喜欢他也要同住一府,扬景澄的婚事必须得他点头。

敬王真想责备少帝一通,但少帝胆子小,被陆姳鼓动着、被扬景澄督促着下了那道旨意之后,少帝想到他违背了皇叔、违背了母后,自己吓自己,大病了一场。这样一来,刘太后和敬王心疼还来不及,哪里舍得责备他一句半句。

敬王和刘太后都曾担心谢骜在大周被杀一事,会影响两国和谈。但事实证明,他们多虑了。胡国新王即位不久,根基不稳,况且新王曾受过宝福公主的轻视侮辱,丝毫没有为谢骜出头的意思。姬华堂把谢骜被杀一事报回国,新王便以两国既然已经签定过细作和约为由,轻轻放过了。

谢骜的妻子宝福公主不依,进宫向新王哭诉,逼新王为谢骜复仇。新王回想起当年的耻辱,觉得宝福公主实在碍眼,命人将宝福公主逐出宫。宝福公主无奈,一家一家拜访,向宗室求助,有却不过情面的真的进宫了,但见了新王,却说不出兴师动众为谢骜复仇的话,只问能不能把谢骜的尸首送回来。宝福公主生不能见人,死总要见尸。

新王觉得这个要求倒还合理,命人向大周传达。大周那边也是有意思,说谢骜的首级不能送还,可以给一具无头尸体;另外再加上一对大活人,谢骜的生父和生母。

谢骜的无头尸身送到胡国,宝福公主痛哭失声,天旋地转。

安葬了谢骜之后,宝福公主就要面对谢建人和廉氏这夫妻俩了。

谢建人和廉氏受到的打击太大,况且这些年在流放地吃了不少苦,显得非常苍老。谢建人有些痴痴傻傻的,廉氏在宝福公主面前要摆婆婆架子,“骜儿虽走了,我也是你婆婆,你若不孝顺我,天打雷劈。”

宝福公主哪会伺候这种廉氏这样的婆婆,找了个偏远院子把谢建人和廉氏放过去,命人供给衣食,之后便不闻不问了。在宝福公主看来,她和谢骜夫妻一场,能供谢建人、廉氏衣食无忧,也算对得起谢骜了。可廉氏想要的是毕恭毕敬、跪着伺候她的儿媳妇,是能把肉割下来给她吃的儿媳妇,宝福公主这样对她,她当然不满足,整天哭泣咒骂,“我儿子没了,儿媳妇便慢待我。我是有孙子的,早晚有一天孙子找过来,要这不孝妇人好看。”

下人把廉氏的话报上去,宝福公主才知道谢骜背着她有了孙子,恨得咬牙切齿,“谢骜,你死得已是迟了。”宝福公主恨上谢骜,连养着谢建人和廉氏也不愿意了,把这两人赶出府,最后这两人流落街头要饭,一个大雨之夜,夫妻二人双双冻饿而死。

宝福公主不愿管这两人的后事,两具尸身被扔到荒野。

还是谢骜一个旧部下知道了之后不忍心,将谢建人和廉氏的尸骨收敛安葬,入土为安。

这部下安葬过死者,对宝福公主不免有些微词,喝醉酒时骂宝福公主不念旧情,驸马去世之后,连驸马的亲爹亲娘也不能生养死葬。这事被好事者得知,上表参奏宝福公主失德,新王一直想清算宝福公主以报昔日之怨,这个机会当然不能放过,下令夺宝福公主封号,降为玉福郡主。

玉比起宝,少了一个宝盖头,众人都说新王在讥刺玉福郡主有一个没头的丈夫。玉福郡主惊怒羞愤交加,生了场大病,缠绵病榻数月,咽了气。

这就是谢骜的家人的下场了。

谢骜的儿子秋华,已经改姓谭,再也不肯提起谢骜这个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