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 > 第1246节

第1246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最主要的是,赵思从来没有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在不正当的地方,所以赵诗音也没有办法象讨厌柳婷婷那样讨厌他。

相反,随着自己也有了孩子,赵诗音对象他们这样半大的孩子,也充满了探索的想法,有意识地和他们多聊天游戏,反而建立了更好的互动关系。

被赵诗音一开玩笑,赵思脸上露出微笑,也不理会赵诗音的调侃,手托着下巴,那本《高数》被他扔到边上,然后专心听起叶秋桐的夺冠感言来。

叶秋桐当然不会贪功,先是中规中矩感谢了一番今天的嘉宾、客商,然后表达了对母亲倾注于此项事业的赞美。

叶秋桐表示,母亲倾注于茶产业,除了源自她对专业和爱好的感情,还有更大的部份是源于帮助茶农提升制茶质量、并以此脱贫致富的想法。

母亲还为此特别给自己定了一个论文,这个论文会总结制成好茶的普遍经验,以供茶农参考。

据母亲的预测,茶农如果能先掌握这些制茶经验,然后在实践中加以领会,再结合自己的经验,一般都能制出七成以上相当于此次铜奖的好茶。

此言一出,台下就响起了惊叹声,还有热烈的掌声,尤其是一些送茶样来的茶农,听到叶秋桐的这番话更是激动。

困扰茶农最大的问题,一直是他们茶叶质量不稳定,有可能这一季能做出几十斤好茶,下一季就做不出来了,基本上靠的是运气。比如当天偶然间掌控得当的摇青时间、揉制时的温度湿度等。

茶农也一直把制出好茶当成运气,运气好就能赚钱,运气不好,这一季就白干了。

现在一听赵教授的论文能解决长期困扰他们难题,大家登时眼睛都亮了,还有茶农在底下就喊了起来:“赵教授的论文要卖多少钱啊?我出钱买。”

“是啊,我们愿意出钱买。”茶农也不傻,他们也会算经济账。

现在一亩茶地的开发成本大约三百元,制成成品茶,连人工加上各种养护费用,一斤茶的成本在8元左右,当然,这是指能制成最低普通的茶来说,只有制出最低普通质量的茶,他们才能保本。

但是保本也等于白干了: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只不过最后都折算成相当的钱回来罢了,没有一分盈利。

不过,如果能制出七成以上都是铜奖质量的茶,他们估摸着最低一斤能卖七十多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利可图。二十亩茶山的话,一年才能有几万以上的盈利。

而几万块以上的盈利就很可观了,城里的公务人员一年才赚一万块不到,在农村,他们就能买地建房娶老婆,能办的大事多了……

所以叶秋桐关于论文的话一出,台下的反晌十分热烈。

当然,这也有点出乎叶秋桐的意料,她没想到茶农们反应如此机敏,看来,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变成主流的火热年代,就算是普通的茶农,也变得机敏起来,懂得要抓住商机。

“各位,不用钱,我母亲开这个论文的目的,就是帮助茶农们发家致富,所以她的论文将会公开印发,大家只要出买书的钱就行了,至于著书所赚的钱,我母亲将会全部捐给‘有气’基金会,帮助广大矽肺病患者,作为他们治疗及改善生存的费用。”

叶秋桐听下致辞,把茶农迫切关心的话题讲解了一番,顿时,台下的掌声比上一次更加热烈持久。

“这位赵教授真是仁心义举啊!如果不是她,我们池边镇也不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真是找准一个项目,做活一盘棋啊!”

池边镇的林镇长得意地摸着自己的下巴,对身边的宁远道。

他和宁远是通过在省里的表哥认识的,说起来,他的表哥就是吴相宜的秘书蔡远常,就这样七拐八弯的关系,林镇长攀上了宁远这条线,他把宁远请到黛色山庄的茶王赛现场,当然是为了提高这次赛事的格调了。

只要用小指头想就知道了,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报出去时,写上与会嘉宾xx院士宁远到场,整个茶王赛的格调就高了不少。

林镇长事先并没有和赵文倩等人打招呼说宁远会来,因为这件事也是他送茶到省里给表哥时,表哥无意中说起宁远也是向阳人,喜欢喝这里的本地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