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 > 第795节

第795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了,今年春天的雨水其实算是偏少了,咱们这个茶园里,水源倒是不成问题,只是过去茶园少,大家可以挑水来浇园子,现在茶园多了这么多,光是挑水怕是不行了,浇了后面的前面又干了,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

秀姑提出了困难。

“这个可以从山上的的泉眼里引一些水管,沿着茶园分布,每隔一块茶园,设置一个水龙头,直接取水来浇,这样也挺方便的。”

赵诗音设想道。

“这个主意不错,不过不是一劳永逸,我觉得可以装上喷灌设备来保证茶园的用水。从泉眼里引水管,喷头埋在每个茶园中,每天下午四点多就可以打开总开关,进行喷灌。开始时投资会大一点,但是后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就能收回来了。”

赵文倩道。这是她的茶庄,她想用最好的管理方式来安排这里的生间,这种感觉也很痛快,少了许多做学术时的牵手绊脚。

“妈,这个主意好,你有空就算算,埋地下水管的间距,需要的用量,咱们一次性把这个茶园做成一流的现代茶园。”

叶秋桐重生前到外地旅游时,见过茶园这样的喷灌技术,其实很简单,就是合理铺设好地下管道就行了,但是在这个年代,这种技术算是很先进了,因为在工业、轻工业上可能进步了,但是农业上,基本上没有推进,还千年不变地靠天吃饭。

因为见识过,所以知道这个方案可行,叶秋桐毫不犹豫地表示了支持。

“姑姑,我去以色列见过这样的喷灌技术,别看以色列是个沙漠占多的国家,但是它们的农业可发达了,我观察过,也听导游介绍过说他们主要在农业上就是采用了喷灌、滴灌和大棚技术,我在国内倒是没见过把这些技术运用在农业上,没想到能在咱们自家的茶庄里开了先河。”

赵诗音一脸兴奋,觉得自家人简直是国内现代农业的先驱者一般。

“以后咱们也可以试种大棚蔬菜啊,到时候,自产自销,超市也可以开辟生鲜一角。”叶秋桐加入讨论。

现在无上良品各地的超市还没有加入生鲜一角,主要是现在经济不发达,大家手头紧巴巴的,买蔬菜或者肉都会到菜市场里买一些廉价的,超市里的菜和肉,一般都进行了二次加工,收拾得光鲜漂亮,但是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成本,卖得肯定比菜市场上的贵,所以叶秋桐当初结合实际考虑,就暂时没有加入生鲜商品。

“你们的发散思维真厉害,凡事都想到了生意上。看来,咱们赵家后续有人了。既然你们大家都不反对,我回头就设计好所有管线的路径,趁着春季施好工,夏季万一遇到干旱时就能派上用场了。”赵诗音。

“秋桐,赵教授,你们说得好象很厉害啊,我都听不太懂,不过,我感觉这片茶园有希望了。”

秀姑在边上托着腮,听得津津有味的。

“呵呵,我们努力想办法给你提供优质的原材料,你要努力帮我们做出最好的茶来。”叶秋桐打趣道。

正文 第七百三十二章新徒弟

“做茶的事包在我身上。”秀姑一听制茶就有了自信,笑道,“之前和赵教授交流过了,到了制茶季她也会过来,要做什么茶王课题。”

秀姑说不清楚,抬眼看了下赵文倩,好似在向她求教。赵文倩见状,便接过话题道:

“茶王课题是以前我教书时就想做的,不过没来得及做我就赋闲在家了。

这个课题源自于我的一项调查,我发现茶农制作水平十分不稳定,比如张甲今年能做出茶王来,但是明年可能就是茶农王乙了。但是你若是问张甲和王乙他们为什么今年能做出茶王来,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认为是一种运气。

后来我发现,其实茶王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由于文化水平不够,他们不能对自已的制作工艺进行总结,所以造成了靠运气蒙出茶王的现象。

我决心做的这个课题,就是对制茶过程进行严格的数据跟踪,这样,当一泡上品茶产生时,我就有数据为依据;大量搜集好茶制成时的数据后,经过归整,就能抽取出制出上品茶的规律。

到时候,我可以把这些关键数据直接提供给广大茶农,他们文化水平哪怕低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知道在揉青时需要什么温度、摇青时要摇几下为宜、茶叶发酵的时间控制在什么程度,精确到几分钟,这样他们就能制出普遍性的好茶。如此一来,茶农们脱贫致富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