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 > 第260节

第260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光是厂房的投入,就达到了五百多万,这在八十年代,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当然,这个投资数字,让林镇长乐开了花,这在他的引资政绩上,已经可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

而塑料公司生产的产品,也不局限于塑料花,而是林林总总,所有适应市场的产品,都在他们的考虑范畴内。

几经市场考察,他们瞄准了电视机外壳的生产。

据叶秋桐提供的数据分析,未来电视机将会迅速地点领国内市场,成为国人最重要的家电,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电视机,电视机成为老少咸宜的娱乐工具。

这种盛况一直要持续到21世纪互联网出现后才会发生必变,届时电脑、手机取代电视机,成为民众娱乐的重要工具。

当然,后面的部份叶秋桐乡是不会提供报告的。因为,现在电脑还被郑重地称为计算机,要使用计算机,必须要懂得basic语言,弄得许多文科生一看到计算机就觉得头痛。计算机现在也只在学校和科研院所内有所使用。

直到九十年代,计算机一台价值在三万到五万元间,这时计算机已经被称为电脑了,稍显平民化。不过,和互联网时代的电脑相比,九十年代的电脑仍是“贵族”。

如果有单位购置了一台电脑,就必须专门拨出一间作为电脑房,装上空调,保持恒温,以免损伤了娇嫩的电脑元件;再安上遮光的窗帘,据说电脑屏幕会怕光……

然后24小时开着空调,由单位领导指定专人负责使用电脑,每次电脑开机的时候,听到悦耳的“滴”一声,虽然只是手指敲打键盘的行为,但却有一种世界尽在我手、我是科技先驱的感觉。

直到21世纪,电脑才普及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更新换代最快的电子消费品,前人对于电脑的种种珍视成为一种笑谈。

而在电脑大潮未汹汹杀到之前,电视机则是占据了和电脑一样的重要地位。

国人若购置了一台电视机,在城里的话,就是电视机顶上盖上精美的防尘纱布,每次看电视时才取下来,露出电视机屏幕的真容。

而在农村,如果有人买了一台电视机,那更不得了,主人到了晚上,得把电视机放在家门口,如果遇上好看的电视剧,如《射雕英雄传》等,简直是万人空巷,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打着手电筒来,盯着小小的屏幕如醉如痴地看。

所以,好运来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就是这样的高端塑料制品,从电视机开始,可以延续到后面的计算机、电脑……

叶秋桐瞄准的这块,完全是市场空白,目前国内有这种意识的公司并不多,所以她的市场调查方向一出炉,立即受到了李嘉明的好评,而他从香港带过来的调查班底,也十分意外,没想到叶秋桐一个非专业的人士,竟然提出了这么专业的看法。

李嘉明当即拍板决定,好运来的生产方向,就是高端的塑料制品,第一步,生产的就是电视机的塑料壳。

叶秋桐见李嘉明支持自已,心就定了。这个产品只要能拿下国内电视机厂商的订单,可以一直延续地做下去;当然,自已的公司做大之后,还可以生产其它如手机、电脑的塑料配件。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叶秋桐站在新厂区面前,抚今追昔,真是心潮澎湃,每次看到新厂房天天有进展,她就仿佛看到了厂房里车水马龙的场面。

李嘉明放心地把这里的工厂交给叶秋桐,自已又回香港了,毕竟,内地只是他的实验田,他的主业和重心,目前还在长城实业内部。

如果他不回去坐镇,他的两个异母弟弟便会蠢蠢欲动,他不能有被他们压制的机会。

掐指一算年纪,这两个弟弟,如果真的是父亲亲生的话,那他们生出来时,母亲还活着呢。

一想到这点,李嘉明也不会让这两个弟弟太过于得意。

正文 第二百二十九章不一样的路

由于不小心撬动了投资杠杆,成功地潜入一家未来的上市公司,叶秋桐原来自行投资的生产线,只能另外择地而放了。

王伟倒是十分支持,表示村部后面的那块空地,可以租给叶秋桐,搭起简易的棚架就可以马上作为工厂投入使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