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不平则鸣 > 第12节

第1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奴仆一一端菜上桌,而那魏三娘缓缓抬箸,夹了一筷子叉烤桂鱼,边细细品嚼,边笑道:“阿姐,待你得了空,也该出去走走了。老在这小小一方寿春县里头待着,实在不是个事儿。你有所不知,先皇后即是姓韩,出自相州安阳。你这位元郎,与他乃是一脉同支。”

徐挽澜在旁听着,暗中想道:这韩小犬家里遭了灭族之灾,显然是牵扯了一桩大案要案,令那天家怒不可遏,非得大义灭亲不可。只是在这古代,信息传播实在不甚发达,似这般的大案子,别说魏大娘了,便连她徐挽澜都没听过风声,足可见消息之闭塞,寿春之远僻。

她微微蹙眉,又抬眼看向那韩小犬,却见这郎君低着头,薄唇紧抿,双拳紧攒,显然是有所感触,悲愤起来。徐挽澜见状,不由朗声笑道:“两位魏家姐姐,还有这魏家妹妹,咱别光顾着说话儿了,赶紧动筷子吃菜罢,不然再等一会儿,这菜都该凉了。”

她稍稍一顿,又立起身来,双手捧着那温碗,朗声道:“三位娘子是贵人,我是靠嘴吃饭的底下人,合该先敬上一碗。”

言及此处,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又巧声道:“我徐某人,当然不是盼着几位家里出官司,实在是三位娘子,十亲九故,交结甚广,难保不会有那相熟的,家里头碰上了难处,非得去衙门里说个一二不可。若是三位娘子碰巧听着了这等事儿,可得跟那人说我两句好话儿,哄得他来找我,我也好多给我自己个儿攒点儿彩礼。”

徐挽澜此言一出,几人便暂时搁下了那韩氏的话头儿,齐齐饮酒,对着徐三娘应承下来。这一回吃酒席,徐挽澜学聪明了,懂了个道理——欲想不被人家灌得烂醉如泥,那就得捉鱼拦上游,先下手为强,抢在旁人前头,先把别人灌得醉不知事。如此一来,待到酒过数巡之后,诸人皆已是酒酣耳热,饮啖醉饱,只这徐三娘一个,尚还神清气闲,行动自如。

魏大娘虽已醉得糊涂,却还没忘了分徐挽澜好处。这徐三娘才说要请辞而去,魏大娘便抓了她的手腕子,对着她醉眼朦胧,吃吃笑道:“承了你的恩,便不能忘了你的情。今儿分完了家,咱这场官司,便算作是彻底了结了。我得再赏你一回,再给你几个银稞子。”

一边说着,她一边又打量着那徐三娘的小脸儿,接着又皱眉道:“你这妆面,未免太素净了些。这十七八岁的小娘子,还是得打扮得再娇俏些。我再赏你几盒香粉胭脂,几朵簪花,几支珠钗,你下次若是再来我府上,必须得用上我给你的这些玩意儿。”

徐挽澜哭笑不得,无奈不已,只得谢过魏大娘,接着便揣着几块银稞子,抱着一堆花里胡哨的稀奇玩意儿,离了魏府,往家中寻去。及至半道,她蓦地忆起明日便是休沐,既是休沐,那便该去给贞哥儿买荷花,既要买荷花,那就必得去那卖花郎晁四哥的摊子。

她站定脚步,微微仰头,又眯眼想道:上上次在那杏花巷外,她是怎么跟那晁四郎胡扯的来着?是不是说她是爱花之人?啧,扯了这等谎,那可得用心思圆了。不然若是明日里,那晁四郎问她甚么话儿,她答不上来,本相毕露,让那卖花郎知道她是信口胡说,对这花花草草是无知无识,那可该如何是好?

这般想着,徐挽澜不由轻笑了一下,再稍一沉吟,便转了方向,朝着那离帽儿巷不远的书摊子走了过去。到了那书摊前头,这徐三娘弯下腰来,先挑了一本唐人所写的《百花谱》,又拣出一本《全芳备祖》,草草翻了两页,正打算找那卖书的妇人结算银钱,却听得那妇人开口而言,笑着问道:

“徐娘子,你也是常客了,平日里见你买的,要么说的是那大纲小纪,玉律金科,要么便是那锦轴青史,讲的都是咱大宋的旧事。怎么今日,倒对这花花草草,起了兴致?”

徐挽澜一怔,往常伶牙俐齿的她,也不知为何,一时竟没应答上来,失言半晌,才笑着答道:“娘子又不是不晓得,我这平日里左史右经,为的还不是糊口饭吃。多看些锦花绣草,纷红骇绿,倒也能怡情养性不是?”

那妇人闻言,忙地转身,寻出了本册子,递到徐挽澜手中,并笑道:“这是当朝周内侍所写的《抱瓮录》,讲的正是那花花草草的事儿,我早些年卖过这书。可谁知前几年听了风声,说甚么不可再卖郎君写的书,我一听,吓得慌神,偏又舍不得毁掉这等好书,便干脆将这些书压到了床板底下。那日你在县衙连胜三场,我听人说了,才知道这男子写书,并不犯法,那我卖书,自然更算不得是犯法了,这才将这书又摆了出来。方卖了一日有余,便只余下这一本,我本想自己留着,可你既然有兴致,不若便卖了你去。”

徐挽澜见她如此热情,便也不推辞,抿唇一笑,接了过来,随即将那《抱瓮录》拿在手中,信手翻了两页,又向那妇人问道:“这周内侍,可是那制出十色笺的郎君?”

先前崔钿宴请众人,写请帖时,用的便是那分外精巧的十色笺。徐挽澜见过一次后,颇有些念念不忘,至于先前那张请帖,她也好生留着,舍不得丢弃。

那妇人听她询问,笑了一下,答道:“正是那周内侍。这郎君渔经猎史,文武全才,好似甚么都懂,甚么都会,也不知那本人,该是何等的惊才绝艳。只是可惜了,却是个真阉人。”

作者有话要说:幻肢美少女扔了1个深水鱼雷投掷时间:2017-05-24 16:23:30

闲看客争棋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5-24 18:03:51

tjh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5-24 22:59:28

珠光宝器扔了1个地雷投掷时间:2017-05-25 20:16:49

谢谢金主们!谢谢幻肢美少女的深水鱼雷!

谢谢闲看客争棋,tjh和珠光宝器的地雷~

读者“松鼠漾样”,灌溉营养液+402017-05-25 14:36:51

还要感谢小松鼠的营养液=3=

第29章 少女明妆出采莲(一)

少女明妆出采莲(一)

按理来说,在这女尊男卑的宋朝,男子便是入宫做内侍,那也毋需阉割,怎么这周内侍,倒是个真阉人了?

徐挽澜一边解了荷囊,掏出银钱,数了一数,递与那妇人手中,一面又挑眉问道:“这周内侍,如何会是个真阉人?”

那妇人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小声道:“这可就是宫闱秘闻了,我听我那开封府的亲戚说,好似是和官家有关。可他说得语焉不详的,我便也不好胡乱猜度。只知道他是个真阉人,至于这前因后果,却是不明不白。”

徐挽澜听着,倒也不甚在意。这些个流言风语,随便听听,全当做解闷儿便是,反正她这辈子都到不了那开封府,至于这周内侍到底是真阉还是假阉,又是不是与官家有关,这些个事儿,与她并没有半点儿牵扯。

她只将那三本书册收入怀中,接着便与妇人辞别,离了书摊而去。可谁知她这才走了十几步,便听见有人在后头连连唤她,那语气真是好不急切,徐挽澜微微蹙眉,回身而望,却见那紧赶慢赶走过来的妇人,不是旁人,正是晁四郎那母亲。

徐挽澜连忙止步,回身上前,一把搀住那妇人的胳膊,又给她递过帕子,口中甜甜笑道:“晁阿母不必着急,你瞧,一听着你叫,我立马就过来了。赶紧拿帕子擦擦汗罢,这大热天儿的,你也实在辛苦。”

晁阿母捧着那帕子,定定地瞧了两眼,打量了一番那质地及绣样,这才缓缓露出笑容来,抬手用那绢儿抹了汗,随即将徐挽澜的胳膊挽得紧了些,呵呵笑道:“我远远瞧着,便觉得像你,这才急急忙忙地赶了过来。这走近一瞧,果然没看错,正是咱徐三娘——寿春县的徐巧嘴儿!”

自打上回见了这徐挽澜一面,晁阿母便起了心思,隔日便寻人打听了一回。她问的那人,偏巧是让徐挽澜打过官司的,提起这徐三娘,自然是赞不绝口,说了她许多好话儿。晁阿母一听,知道这徐挽澜虽不是大门大户,却也有赚钱的本事,对于她家来说,倒也可以算是能攀的高枝儿了。

晁阿母甚么都缺,就不缺儿子,生了是五男一女。虽说不管怎么生,都得算是贱籍,可是若能攀上高枝儿,得了贵人的宠,那便不可同日而语了。更何况她这四儿子,离十八岁也没几年了,个子又太高了些,算不得是美人,若能哄得这徐三娘收留,那也算是个不错的归宿了。待日后徐三娘赚的银子多了,保不准还会花钱给他买个平籍呢!

晁阿母这般想着,找了由头,拉着徐挽澜在旁边的摊子坐下,挤眉弄眼地笑着道:“这天儿啊,着实太热了。咱两个坐下来,要两碗雪泡豆儿水,说会子话儿,倒也能消暑解闷儿不是?”

徐挽澜掏了银钱,缓缓笑道:“怎么好让娘子掏钱?这豆儿水,我便替娘子付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把着眼儿,打量着那晁阿母,见她指甲留得极长,心里便有了猜测。按理来说,似这般穷苦人家,往常都是要干活的,必不会将指甲留得恁长。而唯有做稳婆的娘子,因要给婴儿“开路”,所以非得留长指甲不可——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愚昧的行为,对产妇伤害不小,甚至还会令产妇死亡。

而那晁阿母闻言一喜,因占了便宜,愈发高兴起来,呵呵乐道:“咱徐三娘,真是个大方人儿。那我也不能小气了。”言罢,她自怀中掏了几个果子出来,搁到那木桌之上,并笑道:“这是姑娘果,方才给人家接生,生了个大胖闺女,那户人家高兴得不行,便塞了我几个果子吃。咱两个不若一块儿吃了得了。”

她果然猜的没错,这晁阿母,正是靠给人接生糊口度日。现下晁阿母不过说了两句话儿,这徐挽澜心里,便立时又有了计较。

在这稳婆行当里,也有高下之分,贵贱之别。晁阿母接生的人家,生了女儿,却只赏给这晁氏几个不值钱的姑娘果,可见也不是甚么富裕人家。由此可见,这晁阿母因是贱籍,旁人多半瞧不起她,也就那同是贱籍出身的人家,才会找她去接生稳产。

思及此处,徐挽澜心上一叹,面上却带着笑,一把抓了那姑娘果儿在手,剥了皮,放入口中,边细细嚼着,边朗声道:“倒是有段时日,不曾吃过这姑娘果儿了。这果子,真是看着好看,吃着好吃,这一个个的,真跟那小金灯笼似的,难怪有人管它叫做‘锦灯笼’。”

晁阿母呵呵笑道:“这锦灯笼的说法儿,我倒是没听说过,我就知道它叫姑娘果。现如今人人都想着生女不生男,无论是娶郎君,还是生孩子,都要在家里头摆上几盆姑娘果,讨个吉利。唉,我年轻的时候,若是知道有这般彩头,说不定生的就是六仙女,而非这五个赔钱货了。”

徐挽澜一听,暗想道:这所谓姑娘果,倒是和自己所处时空中的莲子一个用处了。莲子意喻“早生贵子”,而这姑娘果,寓意便是“早生贵女”。

二人正说着话儿,便有小贩端了两碗雪泡豆儿水上桌。徐挽澜因才饮了一肚子黄汤,便也没甚么胃口,只握着小瓷勺,不住地搅来搅去,而那晁阿母,却是立时急躁躁地捧碗,咕咚咕咚,没两下便一饮而尽。

徐挽澜见状,连忙将自己那碗豆儿水推了过去,温声笑道:“娘子忙了一上午,可见是又热又累。我这碗还没动过,你不若也喝了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