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动漫 >七零养家记 > 第122节

第122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罗家和琢磨了一下,温向平的几部作品说到底都类属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的范畴,最终取得的成绩也都颇为可喜。

诚然,突然离开顺手的体裁转入新领域有一定的风险,可是对于作家自身却是十分有利,涉及过的领域越多,路自然越走越宽。

不见散文大家贾平仄同时还擅写诗歌小说,且都写出了造诣,遣词造句间,不经意就比单一类型的作家要更有深度和灵气。

思及此,罗家和便颔首道,

“你有这个想法我是很支持的,你是现在有手稿,还是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

温向平自然早就有了预谋。散文也好,诗歌也罢,他都能写,也都擅写。然而这些都不是现在的温向平想写的。

在经历杨贺一事之后,温向平着实想了良久。今日能有一个杨贺瞧他不顺眼便对他的家人下狠手,明天就能有个王贺李贺在报纸上抨击。人心莫测,温向平亦不愿意再让这种事情出现。

然而一味的退却避让更是无用,只会把自己如羔羊一般陷入虎口。

“我打算写札记。”

温向平笑道。

此札记并非温向平和孩子们平时写的那种,但也算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温向平刊登出去的,要更显稚子娇憨天真,从而笼络读者的人心。届时倘若有心怀不轨之徒意图借助言语攻讦温家人,只怕都不用温向平和新周刊出手,光舆论就足以回击。

这个想法并非一朝就有,上次杨贺污蔑他算是个引子,这次袭击又算是个引子,两相夹击,再加上和妻子单独出行的这几个月着实写了不少札记诗歌,这才正儿八经的提出这个想法。

当然,除此之外,温向平也是有着一点自己的小心思的。别看他离开沽市这么久,还收到的消息可一点没漏,【温知秋罹患脚疾】这则消息早就印了出来,还正好趁了他被刺伤的热度。

一时之间,同情温知秋的读者不胜枚举。可温向平从来都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家庭和乐,与妻子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孩子乖巧可爱父子情深,和苏承祖二老也宛如亲生。

事业上,先不说温知秋一口气完成“进入华国作协”到“成为作协理事”的二进阶,远远将华国绝大多数的作家甩在身后,就是他的三部著作也都是口碑销量双高峰,还在交流会中为国争光,前阵子受伤主席团也没少了他的慰问。除了比之贾平仄和查世良几位大家还欠些火候,温知秋完全有资格和实力步入华国顶级作家的行列。

只凭着一条与常人不甚相同的腿,就要抹杀掉他全部的实力和优势,温向平是不服的。让这样一群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予以他同情怜悯,温向平更是不屑。

在温知秋半隐退的这半年中,嘲讽温知秋江郎才尽,新周刊的数十万“挖角费”打了水漂云云的消息多如过江之鲫,也是罗家和和许城阳手段了得,对此类一应漠视。偶有几个闹得大的,新周刊一概公开回复对于温知秋的信任和支持,温知秋才能无忧无虑的在外头浪荡这么几个月,无需面对外界的滔滔巨浪。

温向平顿了顿,又道,

“我手头还没有稿子,不过具体怎么写怎么做我心中已经有个谱了。到时写好了就给你送来。先把这几份游记出了吧,也能顶一段时日了。”

罗家和知道温知秋心里有底也就有了盘算,闻言道,

“足足够了,你且慢慢写着。只这几份就能打一个漂亮的仗,让那些嘴碎的都哑口无言!”

“对了,”

罗家和叫住起身要走的温向平,

“《蜀山》开播你知道了么?”

温向平自然是知道的。早在他和苏玉秀还在鲁省转悠时就从瞧见了,只不过酒店里没有配备电视,还是回了家以后苏承祖老俩每天带上温朝阳兄妹追他才看了几眼。

罗家和笑道,

“那你可是该好好看看,我觉着拍的可是不错,现在沽市二台每晚黄金时段首播三集,白日里重播的电视台也多的很。出了咱们市,听说播出后也是大热,比起当初的《大惠山》还要更胜一筹,不瞒你说,你嫂子和瑜新每天都要追着看,里头剑光此起彼伏的,看起来着实是玄幻又惊心动魄。”

温向平笑着应是。这会儿的特效,饶是从香港学来的,在他眼里看来也略输一筹,尤其是各色各样的法决光条……但其细节的刻画程度和对原著的尊重程度都要远胜后世,演员们的实力也都配得上导演当时声称的“绝不叫人失望”。总体来说,饭后一起看这部剧,还是很好的。

而先一步传入的《古墓传奇》也比《蜀山》先一步拍成电视剧放映,从导演到插曲的歌手莫不是港省人,剪辑和演技都没的说,两相促进也取得了极为可喜的结果。

然而随着其渐渐进入尾声之时,《蜀山》横空而出,不仅接了《古墓》的尾,一举将最高收视率囊入怀中,更是向观众和制片方证明,大陆的演员导演也是不输港省,很是扬眉吐气了一番。

导演如今不仅整日春风得意,更是因着收视率节节攀高而多次召开庆功会,只是几次三番来邀请温知秋前去都没撞上温知秋归途。在得知温知秋受伤时更是亲自前来表达关切,还送来了各式补品,早就全进了温家人的肚。

“你要是有兴趣,去看看也未尝不可。《蜀山》剧组定然对你客客气气,不会给你整那些有的没的。要是没兴趣,不去也没什么。”

罗家和尽职尽责的将导演的意思传达给温向平,同时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温向平了然,无可无不可的点点头。

演艺圈不怎么太平,他倒是没有什么插一脚进去的意思,但导演这份敬意他总是要记在心上的。

……

当从沉睡中醒来的人们买到最新一期新周刊还在好奇封面上的山水小镇画的是何处时,一开页就见“温知秋”三个大字龙飞凤舞的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首页,宛若游龙,清清楚楚的告诉每一个读者,温知秋,回来了!

以养伤名义阔别半年的温知秋发表作品的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席卷了整座城市,连带着各省份温知秋的忠实读者也都喧然起来。

温知秋实在是隐匿的太久了。这期间多少竞争对手称他江郎才尽只能借养伤的借口逃避大众,也有小道消息说温知秋当时被刺中要害,没多久就去了,新周刊为了不使读者流失才紧紧捂着消息。

新周刊倒是手段果决,直接回复大众“温知秋出行调养,调整心情”,给大部分的读者都吃了颗定心丸,再加上《蜀山》同名电视剧的热播,倒也转移了一部分人的视线,更是又为温知秋吸引来一波慕名而来的观众。

无论哪个时代,总归是电视剧电影这种消遣娱乐之物的受众要更广些。

然而,无论是心中不安怀疑的读者,还是别有用心的竞争杂志,都被温知秋新出的《杭市多情》乱了心神。

仅从题目中就能知道温知秋这次写了篇游记,和之前所有的小说都是不同的体裁。然而这次却没能有人揪着“心急”、“根基不稳”的把柄斥责温知秋。

一来,《杭市多情》算是变相证实了温知秋这半年外出散心的事实,一举推翻之前所有针对温知秋的不实猜测。

二来,游记并不算难写,毕竟其中的陌生的风俗景象已经足够弥补太多笔力上的不足,何况以温知秋的水平来说还有几分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杂志们早就通过自家作者和各种渠道的消息得知温知秋在交流会上力压外国作家的消息。虽然来者水平在国际上也称不上顶级,可和华国同年龄段的作家相比已经胜出不少,这可是四十年来都没人能做到的事情!仅凭着这点,谁要是还没眼色的去呛温知秋水平不行的声,真就是个傻子了!

而事实证明,以温知秋的深厚笔力写一篇游记,的的确确比之读者从前看过的要强的多。不似通常平铺直叙的套路,温知秋开篇便借着白娘子和雷峰塔展开叙述。

此时离电影《青蛇》播出还有近十年的时间,出了浙省杭市知道这神话的人也称不上多。而自古以来又以书生和精怪的情情爱爱最吸引目光,一篇游记读下来,读者们已经清清楚楚的记得西湖断桥在杭市,雷峰塔下传说曾经压过善良多情的白娘子,还有个每逢农历八月十八就要大涨的钱塘江,说不得那翻涌不断的潮水正是当年白娘子为救夫施展法力的余波。

回首再一瞧,就发现连题目都取得令人会心一笑,杭市有了白娘子和许仙的传说,还有西湖断桥雷峰塔佐证,可不是情意多的很?

更不用说其间提到的什么定胜糕糖桂花,温知秋几乎详详细细的把其口感味道描述了一遍。或许是担心读者们想象的不够准确,温知秋用的语言少有“香气十足”这种空泛的话,都是诸如“像高温油炸过的花生一瞬间在口中爆开,里面裹着清甜软糯、和糯米口感颇为相似”的细致,饶是刚刚饱腹的读者看见这段也忍不住又口中生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