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七零年代炮灰女配[穿书] > 第83节

第83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付欧也只是给刚才那个激烈的吻找个借口而已,得了好,自然要卖乖:“好了,你的感谢也很有诚意了,快点起床吧,都八点了。”

八点!

她还说要给人做早饭呢,都这么晚了?

第一天在公公婆婆家住,就睡到这么晚,也太不象话了吧,可我什么外面也这么安静,张澄夫妇也还没起来吗?

何小丽这次是真的气的咬牙,坐起来一阵狂乱的找衣服:“你怎么都不叫我起床,让你爸妈看到我这么早还睡觉,肯定印象分要打负数了。”她一向很尊重长辈,再加上张澄人真的还挺随和的,但自己也不能因为别人随和,而放肆了。

付欧在一旁看着好笑:“我爸妈早就出去买早餐了,昨天说单位食堂没开其实是大食堂没开,还是有个北京当地的老师傅留在这里,早餐能供应的上,我爸妈昨天说了早点出去买早餐,你别起那么早。”他顿了顿:“是他们叫你起晚点没事的。”

张澄自己虽然也在北方长大,但知道南方人在北京过冬还是很难捱,她还挺体恤媳妇。

两人起床洗漱完,张澄跟付敏刚刚回来了。

看见何小丽一脸不好意思,付敏说:“你妈妈习惯早点起来散步,你们年轻人贪睡懒觉是正常的,没事。我和你妈妈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豆浆油条包子都买了些,家里也定了牛奶。”

这么多,总有她喜欢的吧。

一家人吃完早饭,就围在一起听付敏和张澄讲年轻时候的故事。

从抗日战争,讲到解放战争,还有出国的那一段岁月和时光。

在父母这里住的这几天,过的很快,等到回三庙胡同的时候,何小丽居然有点不舍起来。

不过老房子那里还有地方需要修整,等到何直和沈悦过来要住,三庙胡同的房子虽然格局还不错,但长期没有住人,很多地方都破旧了。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就到了学校报名的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赶在睡觉前,把二更搞定了,我的眼神已迷离

第106章

因为高考是头一年的冬季,录取也在冬季,这一届的大学生,是春季入的学。

清华入学的时间是二月底,这个二月是阳历的二月,而何小丽定好婚期的二月是阴历的二月,差了一个多月,也就是说她要先完成成为一个大学生的蜕变。

清华到底是清华,不管现在的中科大多牛,清华到底是百年老店,能跻身进入到这所学校的,哪怕是第一届的幸运儿,也都是全国拔尖的。

报道是周末,方便外地来的学生,所以这天,不仅何小丽来了,付欧也陪着她过来。

初春的北京,一阵风吹过来脸上跟刀子一样的疼,何小丽来了半个多月,刚刚才适应好这里的天气,觉得没有那么冷了。

负责办理新生登记手续的是一个很年轻的男生,看着顶多二十二三的模样:“录取通知书、报到证、户口本。”比起其他地方的办事员,这位学长看起来像是临时过来帮忙的,但一天到晚接待几十上百个学生,人也都麻木了。

“录取通知书、报到证、户口本,给你。”软软糯糯的南方口音的普通话,飘进男生耳朵里。

来这里报道的还是男同学比较多,很少听到这样清脆的女声,男同学不由抬起头来看,面前的女生面庞白皙,扎着高高的马尾辫,大红色的呢子大衣紧扣着腰身,显得整个人精神气都特别的好。

皮肤又嫩又滑,因为阳光比较柔和的原因,照到她脸上是那种骨瓷一样的白净。

他不由得一愣。

今年报道的学生里面,老知青比较多,男生更是占大多数的比例,像这样的小姑娘,还真是太小了,徐治平看着眼前这个明亮的女生,简直不敢相信她是这一届来报到的学生。

何小丽也觉得好奇呢,说是老师吧,这年纪也太小了点,说是辅导员吧,也不像,这个人是不是耳朵有点背,东西给他了还发什么呆。

她抬高音量提醒面前的人:“录取通知书、县里开的报到证、户口本,这三样都在这里了,我要怎么办理录取手续?”

徐治平看了一下报道证显示的地方,是南方一个不知名的县城,而户口本显示的出生地在广州,户籍所在城市是一个省的省会城市。

原来是知青啊。

徐治平红着脸给她办理好了入学的手续,给了她一张简易的地图,地图上面绘制了学校的平面图,简单直接,真不亏是一流大学,能考进来的,估计智商也在线也能看得懂。

“宿舍楼在这里。”徐治平指了建筑系女生宿舍楼的位置:“你报完道,凭学校开的证明去领被子,家里没人送你过来吗?”

何小丽狐疑的看了他一眼,问的话可真奇怪,家里有没有人送她过来关他什么事了?

“可以不寄宿吗,我家里离这里很近。”

“你家?”徐治平一脸狐疑,她不是南方人吗?

问的多了,何小丽就有点不太愉快,跟他也不是很熟悉啊,难道要把家底都告诉人家,刚才因为要来报道,付欧陪着不好,就叫他去校园里面转转,但她还是想问问,学校有没有强制寄宿。

徐治平知道自己问多了,引起别人的反感,忙追上来解释:“同学,刚才我并没有别的意思,如果你要问寄宿的事情,学校有统一安排住宿,一切都要符合学校的规定,只要不是本市人口,就要在学校寄宿,这好方便学校的管理。”

何小丽的户口还在省城没有调过来,即使结了婚,调过来还要一些时间。

“我知道了,谢谢你。”她有礼貌的道了谢,就走出去了。

外面找了一个同样报道的女学生,问了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发粮票,吃饭要凭着粮票购买,男同学跟女同学的份额都不一样。

基本上,大家都住校,这也方便管理,再加上学校课业重,晚上也有安排课程,这一届的学生基础都挺差,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时间用在别的上面,再说,融入到集体生活,也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基本上,能进这个学校,就要接受学校的文化,这是约定俗成的事情。

更巧的是,那个学生来自于广州,听说何小丽小时后在广州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她高兴的用典型的广普说:“我叫张莹莹,建筑系的,你呢?”

“巧得很,我也是建筑系。”何小丽高兴过了头:“我叫何小丽,希望以后能碰的上。”

“你怎么一个人来的,你爸妈没来送你吗?”张莹莹年纪看上去比何小丽大了很多,她家里条件还不错,父母都是老师,即便在各个学校都在听课闹运动的时候,她的文化成绩一直都没落下,所以赶上了这趟顺风车。

“我爱人在外面。”何小丽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别人都觉得她应该是父母送过来的,其实她都已经结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