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赠你一夜星空 > 第49节

第49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样的态度看似平常,但封庆国是何等人精,立刻察觉他问话里的未尽之意:“李老师,你有什么意见吗?”

李泽文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只问:“刚刚一上楼就到了会议室,我想趁这个时间参观一下设计院,方便吗?”

“当然没问题。”搭话的是潘昱民,他刚刚从卫生间归来,温和笑着道,“我来带路吧。”

他虽然不知道李泽文在集团内的身份到底如何,但看着封庆国对他的客气模样,也明白自己应该拿出什么态度了。

这么短的时间当然无法全部参观整个建筑设计院,但是参观一所的时间是足够了——毕竟一所占据了这一层楼。建筑设计院大楼内部的内部隔断基本上是以巨幅玻璃为主,一行人等在潘昱民的带领下,每个办公室参观过去。

会议室的隔壁是本层的核心——一个大概有三五百平方米的工作大厅,五米挑空的大厅里坐了纳了约莫七八十人,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办公空间。此时办公室的建筑师们正伏案忙碌,每个人的工位都很宽敞,两米宽的大桌子,桌上或多或少放着绿植,还放着两台显示器,有人正伏案画图,看上去每个人都很忙碌,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建筑事业很是红火——至少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内非常红火。

“我们一所有建筑师三十八人,架构师五十二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一级建筑师……”潘昱民用翔实的数据展现了事务所的硬实力。

办公室旁是一个展示区,放着设计院若干年来的代表性设计。

“这个模型是火车北站,这个模型……”一行人边走边说,最后在角落的办公室停下来,潘昱民笑着推开门,“这里是我的办公室了。”

一行人最后到达了潘昱民的办公室外,作为一部的总建筑师,潘昱民有一间面积挺大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和郗羽想象中的那种老板办公室不太一样——这里没有特别高大上的家具,也几乎没有什么私人物品,反而更接近她在mit里看到的教授办公室——靠墙的书架,堆放了密密麻麻的书,墙上挂着若干地图,办公室里还附带着一间小会议室,会议室的桌子上正摊开摆放着若干张以上的图纸,旁边是一面棕色的立柜,整整齐齐放着许多书。除此外,房间里几乎没有和老板私人的信息,也没什么照片。

第68章

休息时间之后,众人又回到了会议室。会议随后也进入了提问环节,分公司的众人也整理好了思路,针对设计院的方案提出了许多意见,从停车场的设计到三通一平各种细节问得十分详细。省院的建筑师们的实力当然很强大,他们竞标过上百个项目,对甲方的可能提出的问题当然有准备,有条不紊得进行了回答。会议室的气氛总体而言,非常和谐。

然后郗羽看到李泽文阖上了手中的资料册——这是会议正式召开前周翼才拿给他看的——他抬了抬手,表示自己要提问。

李泽文道:“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潘所,那就节能环保在设计方案中是如何体现的。”

“当然,”潘昱民自信道,“我们的设计方案绝对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这点我看到了,但国家要求仅仅是最低标准。物流园区是能耗大户,我方给出的资料显示,园区的年耗电量峰值将超过一千万千瓦时,”李泽文说,“但在你们的建筑施工方案里,我没有看到详细的节能内容。”

“我方有考虑到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可能性,也有预留接口。”潘昱民似乎没想到他提出这个,一愣之后很快以最快的速度回答。

“仅仅是这两点的话,那太少也不成体系,”李泽文丝毫不留情面,“我知道,国外的同类型设计,最优秀的节能环保设计能节约能耗达50%以上。”

“你的意思我明白,但还有个经济账。节能环保是件成本相当高昂的事情,初始投入会很高。”潘昱民在建筑这一行干了三十年,不可能对环保建筑没有了解,他以一种对“外行人科普”的语气道,“修一栋普通大楼造价一亿,如果给这栋大楼增加节能环保,成本可能会直接翻番,变成两亿——这和预算不符。”

“算经济账是对的,但要算未来的经济账,”李泽文小幅度地摇了摇头,那是明确的不赞许态度,“有三点。第一,在未来的几年内,能源会涨价,而且越来越贵;第二,新材料并不如你想的那么贵;第三,如果能做成为节能示范项目,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补贴。就算成本增加,如果在之后的十五年里可以省出来,依然是划算的。”

李泽文冷静的几句话之后,会议室的气氛越来越凝重,之前还算轻松的氛围一扫而光,华耀分公司的这方的人眉头已经皱起来了,似乎有些困惑为什么这位“中央来人”要忽然发难;设计院的建筑师们则惊异地互相看着,坐在角落里的几名建筑师露出不忿的神色,还以极小的声音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郗羽和他们不熟,但似乎也能感觉到省院部分人恐怕觉得李泽文是来“砸场子”的——甲方对乙方提出修改意见很正常,但像李泽文这样,直接对整个设计方案表示不满意的情况,极少。

“早上来省院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了设计院的这栋大楼,”李泽文语气一顿,说话间略微抬了抬下颚,“外观美观内部舒适,但我推测,这栋大楼的能耗恐怕相当高。当然,对贵院来说,一栋好看的、富有设计感的大楼比较重要。但对物流园区而言,外观如何完全不重要,实用才是第一位的。”

李泽文压根没演示自己话里的质疑感,此刻更是直接对建筑师们的水平提出了质疑。这些建筑师们恐怕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果然,一个圆圆脸大眼睛的年轻女建筑师露出了不甘心的表情,举手提问:“你刚刚提到有的建筑设计能耗降低50%以上,你能给出一个参考例子吗?我们也研究了很多物流园区,没有发现你说的这样高效的建筑。”

李泽文反问:“你们见过大型的超算中心吗?”

所有人都被这个问题问得一愣神,但能在省院工作的建筑师的求知心是有的,女建筑师试探着问:“你说的是放超级计算机的大楼?”

“不是大楼,是建筑。”

“呃……”女建筑师气息微弱了些,小声道,“还真没见过……一般人也没机会到这些地方。”

李泽文对她略一颔首,报菜名一样念出国内两处新修的超算中心:“你们有机会可以去看看。超算中心的建筑和冷链物流的建筑非常相似,要求几乎一致,节能、环保、洁净。”

郗羽盯着李泽文的背影,只觉得自己一瞬间被说服了。她可能是全会议室里出入过超算中心次数最多的人——李泽文是否去过超算中心她不知道——她在美国时去过两处超算中心,两个超算机房的总体特点就是墙壁很厚,有一处更是直接埋在地下。她当时以为这是为了数据安全着想,现在想来,这固然也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恐怕也是为了隔热降低能耗。

但在李泽文说出这个可能性之前,她完全没想到超算中心和冷链物流园区的相似性,此时经自家教授提点,她发自内心的表示赞同,不由得暗暗点头。

潘昱民到底是总工程师,见多识广,这几十年前也见多了甲方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他很快镇定下来,记下李泽文的建议,从容笑道:“我明白了。我们在考察后会再对方案进行改进。”

分公司也做出了表态,封庆国立刻补充道:“我们下来会再继续沟通。”

李泽文对诸人露出一个礼貌的笑容,似乎是为了弥补他刚刚那不客气的态度:“当然,我是外行,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具体采用什么设计方案自然由项目组决定。”

那之后李泽文没再说话,华耀项目组的人又不痛不痒地问了几个问题——在李泽文的针对性问题之后,其他人的问题比起来都是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今天上午这次交流会也算开完了。

时间已经到了中午,省院这边本来还安排了一顿便饭,华耀项目组也例行公事地进行了回避,拒绝了这顿饭,一行人乘车离开了省院,回到了华耀的分公司,直接去了食堂。分公司这边原计划请“中央来人”去外吃饭,在周翼的“简单快捷”的要求下,直接去了食堂。分公司的食堂做得还不错,虽然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

一群人坐在食堂的小包间里,边吃边聊。封庆国且笑且叹:“李老师,你提出之前,我们也没想到深入地想过节能环保的问题。国内的建筑设计方案,这方面的考虑确实比较弱,我们这次也学习到了。”

李泽文摇了摇头,现在的他显得特别谦逊:“我是顾问,也是外行,对建筑规划也并不了解,只能给出建议。实际上,追求节能和环保的确会造成成本上升,是否采纳还是要看预算是否合适,经济账也要算一下。”

封庆国极客气地问:“那你的意思呢?”

“如果不超过预算的30%,我觉得可以考虑。”李泽文道。

“这也是一大笔钱了,总公司未必会批准。”

李泽文不置可否,只道:“华耀这样的集团,应该有一些服务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

封国庆连连点头:“这点我们有注意。”

周翼笑道:“你提问的时候,我觉得省院那边是吓了一跳的,他们应该没想到。”

“他们的确是很专业的设计师,园区的整体规划做得相当好,细节考虑得非常周详,对成本的控制也很到位,按照现有的方案当然也不会出现问题,除了更耗能一些,”李泽文说,“但省院的问题也很明显。他们和大部分国企一样,创新性和进取心不太足,墨守陈规,对新知识和未来趋势不够了解。”

封庆国叹了口气:“是啊,这就是老国企的一个问题。但拿给其他建筑设计院设计,方案很可能比现在这个还差。我和潘所打过多次交道了,他做事让人放心。”

李泽文看他:“封总,你和潘所很熟悉?”

“我才到华耀工作的时候就认识他了,足足十几年了,”封庆国说,“他做事非常认真。一般来说,做到总工的人,每天早九晚五不知道多规律,有什么项目,给下面的建筑师一个概念就全给扔给他们,充其量最后过目一下。他不一样,每个环节都要过问,还要出图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